政信城投标债网

您获最佳返点的固收项目基地

山东菏泽成武城投应收款转让1号条件

22hua2020-06-10315

购买:【山东菏泽成武城投应收款转让1号】‖海│量│优│质│产│品│高│返│现‖点击了解更多信托定融产品 理财师详细解答!

【中信证券:产业转移+景气向上 LCD国产材料有望受益】中信证券研报称,中国LCD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以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等为代表的面板企业迅速崛起。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日韩面板产能逐步退出,LCD产业中心向我国加速转,未来几年有望景气度向上。

    在国产化进程中,预计目前材料端国产化率偏低的领域将尤其受益。

    建议布局具备量产能力、研发能力,有望取代外企市场份额的材料龙头公司。

    【中信证券:预计国庆前绝大部分消费领域将恢复至疫情前】中信证券消费产业首席分析师姜娅发布下半年投资策略称,预计国庆前绝大部分消费领域将恢复至疫情前,相比上半年,实际的经营数据验证和2021年景气预期确认变得更加重要。

    中长期而言,线上趋势强化、国产品牌崛起、头部集中强化的趋势值得重视。

    建议短循复苏节奏,长期优选赛道、优选龙头持续配置。

    信托定融高返点 澳大利亚ASX200指数开盘下跌0.70%,报6144.90点。

    创业板公司招股书准则、发行与承销特别规定等与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的最后一批规则公开征求意见已结束。

    市场人士预期,创业板系列制度规则将于近日正式发布,拟登陆创业板的公司很快就可向深交所递交IPO申报材料,创业板即将正式步入注册制时代。

    (上海证券报)


山东菏泽成武城投应收款转让1号内容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说,疫情加大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两极分化,“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进而将会影响高考冲刺的效果。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环球人物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可以说,疫情下的学生牵动了太多人的心。

    对于即将迎来高考的高三学子来说,他们的人生第一个分界点与一场全球危机交织在一起,尤其引发全社会的关注。

    

在过去几个月,高三学生居家复习、线上听课,终于返校后,留给他们的备考时间只有短短两三个月了。

    他们将在一场极不寻常的高考中,迎接青春的洗礼。

    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明白这些意味着什么。

    

高考的发挥水平,很大程度取决于心态。

    “一个人不可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和主宰自己的心态。

    正如哲学家所说,视生活为乐趣,人生就是天堂。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成都高三学生,从焦虑到自律

“我当时特别激动!先是心情复杂,然后就站在原地狂叫,还流泪了!”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仇怡欣向《环球人物》记者回忆起得知高考延期一个月时的反应,不自觉地提高了音量。

    刚开始,她还不敢相信,以为是谣言,毕竟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都没让四川高考延期。

    

班级群很快炸锅了。

    “又要多煎熬一个月”“暑假又少了一个月”……看似是在抱怨,其实“感觉大家内心里面还是很开心的,都希望这一个月再拼一拼”。

    

在3月30日学校复课之前,仇怡欣已经在家上了两个多月的网课。

    对学生来说,上网课最大的挑战是要保持自制力。

    有的人能保持刻苦冲刺,有的人则在网课打卡后,抵抗不住困意,回到床上睡觉去了。

    缺少了老师面对面的管教,居家自学的最大诱惑是随时上网,有段时间仇怡欣和同学一起追看综艺节目《青春有你》,影响了高考冲刺。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她和同学一度都很焦虑:“我会不会被感染?感染了就没办法高考了,那就得多读一年啊!”“成绩会不会受影响?心里很紧张。

    ”为了将自己的自制力找回来,她也想了一些办法,比如每天将自己做了什么写下来,和同学打卡学习,形成竞争关系,时刻提醒自己“你在休息的时候别人已经在学习了”。

    

复课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学校采取严密的防控措施,并组织了“二诊”模拟考试,仇怡欣的名次没有太大变动,同学们的名次也都跟疫情之前相差不大。

    

让仇怡欣印象深刻的是5月10日的母亲节,学校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考前60天誓师大会。

    按照惯例,学校最隆重的该是百日誓师大会,因为疫情,百日誓师大会只以优秀毕业生分享视频作罢。

    这次60天誓师大会,除了老师和学生代表发言,“家委会”也录了加油视频。

    视频中,学生父母穿着深红色加绒卫衣站在烈日下,这本来是为百日誓师大会准备的,胸前的“必胜”二字格外醒目。

    仇怡欣记得自己的父母在视频最后说:“加油,北京欢迎你,上海也可以。

    ”她梦想中的学校是同济大学,她喜欢上海,或许父母希望她到北京读书。

    

疫情期间,不少暖心的故事感动着仇怡欣。

    斯朗巴珍是一名职校学生,家住雪山环绕的西藏昌都市波格村。

    由于网络信号差,她每天要步行30分钟到零下3摄氏度的雪山顶上找信号听课,一坐就是4个多小时,为了方便记笔记,她都不戴手套。

    还有一名感染病毒的高三学生,在医院治疗期间还在冲刺。

    “这些才是学习的毅力!”

斯朗巴珍爬到信号强的雪山上听网课。

                

“居家隔离期间,那些社会适应性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会逐步适应居家隔离学习的生活,甚至能在高效完成网课学习内容的同时,充分利用自由支配时间。

    而那些本身有心理行为问题的青少年,原有问题会更加凸显,疫情变成了一个强大的诱发因素,其心理行为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俞国良说,疫情加大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两极分化,“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进而将会影响高考冲刺的效果。

    

根据教育部的调研和全国心理援助热线掌握的信息来看,青少年在疫情期间表现出和以往任何一段时间都不同的心理状态。

    俞国良说:“主要表现是:第一,疫情引发了强大的心理恐惧、焦虑和压抑;第二,特别担心居家学习效果不佳、害怕学习成绩下降;第三,亲子矛盾升级,甚至出现家庭大战;第四,居家生活枯燥无聊,导致易怒、作息不规律、想外出等不正常状态;第五,玩手机时间增加,难以自拔。

    ”

武汉家长,疫情冲击了我和孩子的承受力

作为一名武汉人,李瑜在疫情暴发以来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她的女儿董文歆正在汉阳一中读高三,疫情叠加女儿高考,引发了她呈指数级增长的焦虑。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董家正式变成“高考家庭”,生活重心全部倾斜到孩子身上。

    李瑜像其他妈妈一样,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女儿的营养、心理和学习,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这一切。

    “学校是腊月二十七放的寒假,本来计划正月初六上课,没想到这一放就是三个多月。

    ”农历的腊月二十七是1月21日,两天后武汉封城。

    

在武汉水务系统工作的李瑜,投入到社区抗疫一线的工作中。

    

今年2月,高三学生家长李瑜(左)在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茂源社区的卡点值班。

                

为确保万无一失,她一上班就将女儿送到自己的父母家中。

    在同《环球人物》记者的对话中,李瑜多次表示疫情突然让她不那么在意女儿高考,“高考算什么呢,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一次下社区时,她在隔离点看到女儿的小学同学,“我遇到这孩子时,她爸爸已经去世了,她和妈妈都在隔离”,看到隔离点没有无线上网装置,而孩子需要上网课冲刺,李瑜和同事帮她装了一个。

    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女儿,女儿就常常联系这名同学,与她相互鼓励。

    

两个月里,董文歆一直在上网课,作息时间和在学校时没有太大区别——早上6点40分签到开始早自习,然后是一天的课程,到晚上快10点了才会结束晚自习。

    “她从小就比较自觉,加上有外公外婆照顾,我还算放心。

    ”李瑜还记得疫情暴发之初,自己的状态是“快炸了”:“我忍不住地去想,为什么是今年,为什么是在我女儿高考这年暴发疫情!”

和妈妈不一样的是,董文歆每天的时间被排得满满的,没空焦虑。

    不过,网课的效果并不理想。

    她的月考成绩最差时从年级100多名跌到了300多名,这让李瑜再次焦虑起来。

    为此,她和女儿长谈了一次,“她承认上网课没有在课堂上那么认真,学习方式也不如在学校那么好。

    在学校遇到不会做的题,可以当场问老师和同学,思想集中,学懂为止。

    但上网课,老师和同学只能在网上发布解题步骤,能悟到多少全看自己。

    ”

3月下旬,水务系统开始备战大汛,所有下沉社区的党员干部回撤到自己的岗位上。

    不再奔波于抗疫一线,李瑜把女儿接回了家。

    5月6日,汉阳一中高三学生复课,董文歆也终于回到学校了。

    “她很开心,终于能见到老师和同学了。

    ”为了确保安全,学校仅有高三年级复课,每个班被一分为二,分占两个教室上课;每天上学前,家长需要在班级群里报告孩子体温,校门口设有红外线测温仪,晚上回家后还要在群里报一次平安。

    “现在班级群全部都是报告体温和平安的。

    ”李瑜笑道,“这样家长也放心。

    ”

等到距离高考不到两个月时,李瑜不再感慨时运不济,心态平和了不少,“对我们湖北的高考家庭来说,高考都是一样的,是公平对待每一个考生。

    ”她打算在高考后和女儿长谈一次,关于这次疫情,关于这个特殊的高考年份。

    正如李瑜感觉到的:“发生这样的事,对孩子的承受能力显然是有影响的,可能她以后遇事都会很淡定;也许对她的人生观、价值观也都产生了影响,她思考问题的深度、方式都会有变化;也许还会对她今后的职业选择有影响,那些逆行的英雄默默改变着她的选择。

    ”

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像李瑜这样和孩子相处融洽。

    俞国良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根据教育部的调查研究,不少青少年在家隔离期间饱受延期开学、拖延症、与家人冲突等严重困扰。

    “这些背后往往都有深刻的原生家庭问题”。

    他说,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居家隔离让亲子朝夕相处,让一些平时隐藏的深层问题暴露出来。

    由于父母教养方式不同,一些青少年受父母情绪感染,出现了“我不值得被好好对待”“我是不重要的”“必须努力”“没有人是值得信任的”等想法,这些严重影响了高考的备战状态。

    

“家长应给孩子不断传递合理的期望。

    ”俞国良说,有些家长逼迫孩子只能就读重点大学或重点专业,这些观念必须要摒弃。

    而且家长不可以把自己的压力情绪无端传递给孩子,要与孩子多沟通,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健康的情绪表达机会,为他们传授应对压力的经验”。

    

北京高三班主任,开导学生,安抚家长,折腾自己

当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化学老师赵明新收到复课通知时,她刚刚为学生上完一堂网课。

    隔了一会儿,她再看手机,发现备课组工作群里已经讨论了一番怎么调整课程和作业进度了,老师们开始为重回讲台做准备。

    

今年是赵明新从教第20年,也是她第四次以班主任身份带高三毕业班。

    “就算没有疫情,这届也很特殊了,这是北京第一届不分文理的新高考。

    疫情来了,学生还要面临上课方式、复习进度、外界环境等多方面挑战。

    ”赵明新话锋一转,“不过我觉得未必是坏事。

    经历过这一次,他们以后会成长得更快一些。

    ”

很多人感慨,疫情催生出“史上最长寒假”,但赵明新的假期却比往年结束得更早。

    1月,当得知可能延迟开学时,她就开始提早熟悉网上授课和答疑流程了。

    上第一节网课前,她有好几天都忙到很晚。

    “光手写笔就要学好久,因为总写不到框里去。

    得熟悉网课平台工具栏的功能,还得知道怎么跟学生互动,怎么留言,怎么让学生答题,对我这种‘中老年’网民挑战很大。

    ”

最初学生们上网课“兴奋度很高”,但渐渐地赵明新察觉到了他们的变化。

    “疲倦了,孤独感多了,盼着上学了。

    尤其当父母复工了,在家里他们一个人面对屏幕,没有可以排解压力的同伴,是很孤单的。

    ”离开讲台,赵明新只能通过讨论区观察学生听课效果,如果讨论活跃,就证明效果不错,她还喜欢和学生连麦,“如果连接不上,或者学生毫无准备,就说明没好好听课”。

    

特殊时期,赵明新常在讨论区和微信群给学生“定基调”,有意识引导他们的积极情绪。

    看到高考延期,她故意在群里问:“高考延期给你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学生们自然而然会顺着好的方向想问题。

    但赵明新心里明白,高考延期对学习很棒的孩子是一种煎熬,“他们觉得是在等着别人追上来。

    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不会放大这一点,更多的是要营造一个积极的氛围。

    ”

有人说,高三班主任像救火队员,扑灭学生心中的火,还要扑学生家长心中的火。

    疫情发生以来,赵明新安抚了太多不安的家长,他们的焦虑程度远超孩子。

    “孩子在家不自律怎么办?”“长期对着电脑颈椎受损怎么办?”其中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时候开学?”

4月27日,阔别学校整整100天,北师大附中的师生们回到了久违的春日校园。

    那天早上,赵明新在黑板上写下寄语,一句是“在一起,有力量,同追梦”,另一句她特意选了朱光潜先生的座右铭:“此时,此地,此身。

    ”再次见面,她感受到师生之间有一种久违的感动和温暖。

    

4月27日,赵明新在教室黑板上写下开学寄语,学生们也纷纷留言。

                

赵明新带的实验班有30人。

    为了防控疫情,学生们分坐在两间教室。

    她在一间教室讲课,另一间教室同步直播。

    在线批改和在线答疑的形式被继续沿用,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接触,一方面为了高效。

    

复课后,新的问题又来了,个别学生出现了心理波动。

    赵明新最近比较关注的是一个小姑娘,因为作业做得慢,每天总是完不成任务,只能熬夜,身体和心理都出现了问题,有时第二天没法来上课。

    “后来我告诉她,写不完的作业就不要写了。

    作业要考虑量,还要考虑质,我们不搞这种疲劳战术了。

    ”这个女生家离学校很远,所以一直住校,好多心事只能埋在心里,赵明新就和她父母沟通,要他们多陪伴,“现在一家人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小姑娘状态好多了”。

    

很多学生在高三会经历低谷,赵明新觉得这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她能做的就是帮他们规划学习计划,突破阶段性壁垒,推他们再向前一步,鼓励他们再自信一点。

    如果实在难以解决,她就掰开了揉碎了和学生沟通:“该争的要争,该放的要放。

    就像一张试卷,有些问题你拼尽全力了,还是不会,那我们就放下。

    没关系,我们把其他地方做好就好了。

    ”让孩子们学会接受和适应,也是迈向世界的重要一课。

    

俞国良对《环球人物》记者说,疫情对高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有非常大的压力和挑战。

    首先,他们要确保自己不被感染,能承受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其次,在复课后,他们要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尽管学校有疫情防控措施,但老师责无旁贷;最后,他们还要全力将学生拉回到正常的冲刺轨道上,树立健康的备考心态。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次高考对所有高三教师来说,也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大考。

    ”

心理专家:在焦虑和放松之间,找到适合的度

俞国良是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这个职务让他在抗疫期间忙碌异常。

    他先后主持起草了“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学习生活10条建议”和“疫情居家期间中小学生典型心理问题及解答”,并组织全国各地专家组成员,为青少年提供各种心理咨询服务。

    他还参加了各种线上讲座,尽自己所能将心理健康知识传递给青少年。

    

5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青少年,特别是高三学生在居家封闭隔离环境下学习,要分两个阶段看。

    ”俞国良说,疫情暴发之初,全社会对病毒认识不清楚,青少年和社会大众一道处在焦虑恐惧情绪下,特别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尤为严重,而高三学子又有高考压力,心理负担更严重。

    随着信息逐步公开,对病毒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人们的情绪逐渐平复,而这时不少青少年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生活懒散、缺乏自律、熬夜、睡懒觉、上网课摸鱼、拖延症、沉迷手机娱乐等。

    这一“大开大合”正是青少年的真实写照。

    

随着全国各大中小学陆续复课,之前居家隔离期间的一些习惯和心理状态尚存在一些“惯性”。

    “对高三毕业生来说,在居家隔离期间的两极分化会影响到高考”,俞国良说,2020年的高考注定特殊,不光是一场知识的较量,原生家庭、心理素质、自律程度等因素对高考成败的影响,会超过历年。

    

“目前需要怎么做呢?”《环球人物》记者问俞国良。

    他认为,要理性看待特殊时期遇到的压力。

    “研究证明,适度紧张焦虑可以维持考生的兴奋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

    ”但是,过度放松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过度紧张会让情绪焦虑,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度。

    “这个‘度’的边界在哪里?”俞国良用手比划了一个抛物线,“线的两头,一头是放松,一头是紧张,最优状态在中间。

    ”

“每个人抛物线的最高点不同,需要自己去悟。

    如果紧张状态让你效率最高,并且内心没有波动,不受影响,那么对你来说就是最优的。

    ”俞国良建议,每个考生要在平时掌控一下这种状态,这对特殊时期快速备考,有一定的实用性。

    

“新冠肺炎大流行,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空前规模的持久情感创伤。

    ”俞国良说,疫情会迫使全球数百万人竭力应对心理障碍。

    “研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几乎将所有心理健康压力源整合到了一起,这些压力虽然在此前历史中出现过,但从未结合到一起,这是史无前例的!”美国塔尔萨大学创伤与灾难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人员埃拉娜·纽曼说,目前分别有人类如何应对隔离、大规模灾难和持续压力源的研究,但还没有同时关注这三点的研究。

    现在,专家们不得不这样做,因为“这是一场大规模灾难,有点像恐怖主义,并且是持续的”。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心理学教授尤瓦尔·内里亚说:“这次疫情作为创伤事件的规模之大,几乎令人无法想象。

    ”他甚至说,就连“9·11”事件或二战都不具备足够的比较价值,因为这些事件引发的焦虑至少受到地域限制。

    

疗伤的过程是漫长的,对于高三学子来说,当务之急是高考,俞国良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注意你的恐惧想法。

    ”他说,躲避恐惧形同不战而降,只会削弱我们的力量,必须用勇气接纳它。

    其次,要分析恐惧思想,“把你的恐惧想法记下来,并逐条用积极思想克服。

    ”他用一个例子解释积极思想,“我们经常说,面对一个面包,有人想‘只有一个面包’,有人想‘还有一个面包’,后者就是乐观心态,对前途充满希望。

    ”第三,试着做放松练习,当恐惧思想袭来,又感觉到无法控制时,深呼吸可让人镇定。

    “具体来说,就是做比平时还要深的深呼吸,毫无保留地呼气,并在内心默念6至10秒,再做深呼吸。

    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深呼吸上,坚持3分钟,就能克服恐惧思想。

    ”最后,还可以转移注意力。

    当恐惧念头来袭,不知所措,可以去运动、聊天,但唯一的忌讳就是不能谈论自己。

    

“心态对了,世界就对了!”俞国良说,特殊时期的高考冲刺,考验着考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压力状态下,人们心理承受巨大负荷,人体需要全力调动机体各种能量或资源加以应对。

    而人的心理资源是有限的,一旦突破对压力的承受阈限,会造成心理资源严重损耗,甚至会有自杀企图和行为出现。

    ”相反,积极心态在特殊时期的高考冲刺期尤为关键,“其背后隐藏的就是心理学所讲的期望效应和心理投射效应,这是积极心理学最为关注的!”

俞国良希望告诉广大考生,只有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所做的事情充满幸福期待,事情才会且必然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环球人物》记者  杨学义  张丹丹  王媛媛  崔隽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